□撰文/詹皓情趣用品 攝影/趙海金
  外教,這個新名詞,眼下已經頻頻在上海人生活中出現,從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到大學,從早教機構到培訓學院,外教的身影遍佈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。外教,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,他們在上商務中心海的生活跟普通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有什麼不同,他們又是如何融入上海,學做新上海人的呢?我們走訪了擁有上百名全職外教的滬上一家5A級高資質國際化人才專業培訓機構——上海博世凱進修學院,聽學院里的各國外教們講講他們是如何融入上海的。
  約債務整合翰:最愛上海街頭暴走
  27歲,美國人,房屋貸款來滬一年多
  美國人約翰最喜歡暴走上海,每次都漫無目的地走不同的路線,看到上海各條馬路獨特的建築、人文新成屋風情就激動不已。
  約翰之前是在美國加州大學工作,覺得工作單調且報酬不高,學過語言學的他喜歡探險的經歷,希望提高自己在語言方面的進展,於是就應聘來到了上海博世凱。
  約翰來滬兩個多月就適應了上海,包括本地的風俗。他說,上海發展之快,是美國任何一個城市都比不上的。約翰來自洛杉磯,他覺得多年來洛杉磯也沒什麼變化,而上海,每天都會發現新事物。
  約翰剛來上海的時候租住在豫園附近,那裡是典型的傳統上海,現在住在徐家匯附近,是完全不同的上海。他喜歡上海的小吃,幾乎已經稱得上是一個“吃貨”。暑期回到加州才幾天,就思念起上海的生煎和小籠來了。
  在上海,約翰最喜歡一個人隨機暴走。他有一次信步來到淮海中路黃陂南路,發覺這裡滿眼是漂亮時尚的摩天大樓,然而再往西走,過了南北高架,淮海路兩邊頓時就變得很有舊時風情,老建築散髮著迷人的氣息。他說,美國文化喜歡復古,中國文化崇尚新派,但在淮海路從黃陂南路到陝西南路的這一段,新老對比特別強烈,路邊的各種小吃,無論貧富貴賤,都能得到享受。所以,現在有美國朋友來上海,約翰不是帶他們去外灘,而是去走淮海路的這一段。
  約翰喜歡在博世凱的英語教學,也願意一直這麼獃在上海,直到內心再也沒有探險的感覺為止。
  凱瑟琳:在青浦,更放鬆
  35歲,加拿大人,來滬工作三年多
  來自加拿大的凱瑟琳一直嚮往中國,熱愛兒童教育工作,她家鄉一位朋友長期在博世凱教學,推薦了她,於是凱瑟琳帶著還在讀小學的兒子來到了上海。
  凱瑟琳現在在博世凱青浦學區一所幼兒園教學,生活起居跟中國人沒什麼兩樣,乘公交、買早點,買菜、做飯,善於做各式西點的她覺得,中國人的烹飪方法更健康。
  目前,凱瑟琳租住在青浦一個普通居民小區里,六層的公房她住二樓。兒子已經在青浦一家國際學校上初中了,老師每天上班時會把她兒子接去學校。每到周末,凱瑟琳就和兒子一起去超市買菜,有時候,還會到市中心孵書店。
  在凱瑟琳眼裡,青浦的生活更像傳統中國人,每天早睡早起,環境和市中心不同,更為舒適、放鬆。凱瑟琳的鄰居全都是中國人,剛去時,凱瑟琳習慣性地同每一位鄰居打招呼,可很少有回應,畢竟,當地人對老外還是有點陌生的。可時間長了以後,特別是因為凱瑟琳在幼兒園當外教,由於教學敬業,很受歡迎,小朋友們的爺爺奶奶現在看到凱瑟琳,都會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跟她打招呼,有的爺爺奶奶甚至還會用簡單的英語向她問候,凱瑟琳感到很溫馨。
  由於凱瑟琳的兒子是在國際學校學習,加上平時比較喜歡宅在家裡看書,所以兒子的中國朋友還不多。將來到底是留在上海還是回加拿大,凱瑟琳說,“現在博世凱很舒心,等5年後,兒子考大學的時候再聽他決定吧。”
  愛德華:在上海戀愛了
  32歲,加拿大人,來上海5年了
  為人嚴謹的愛德華,現在租住在瑞虹新城裡,愛德華在上海還收穫了愛情,和上海姑娘戀愛了。
  愛德華畢業於加拿大名校,來中國是因為他喜歡英語教學,想體驗中國文化的多樣性。
  生活在上海,愛德華非常適應,他說,有些外國人對中國食物過敏,我不會。
  愛德華以前自己做飯,現在因為教學任務繁忙,他還負責和團隊一起編寫博世凱外語教材,就很少做飯了,於是在外不斷換飯館吃飯,好在上海飯館林立。
  愛德華每天晚上步行幾里路回家,瑞虹新城旁邊是虹鎮老街,2008年愛德華剛來時都是棚戶區,現在已經拆得差不多了,當時覺得這裡就是中國人的居住環境,現在拆掉了,老街新顏,愛德華有點感慨了。
  對於婚姻觀,愛德華說,在加拿大,住房等問題一般是約會時大家商量,結婚後雙方一起掙錢買。在上海,300萬元可能只能買套兩居室,而在加拿大大概可以買獨立別墅了,愛德華坦言,他會和女友更好地交流溝通。
  想不想家?出來好些年,愛德華當然想家,好在一年有兩三次探親的機會,平時呢,有時候會到餐館里吃一頓家鄉口味的菜一解相思,另外通過郵件、電話來問候家人。在上海,平時有許多外教和無語言障礙的上海同事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工作,並不寂寞,而且上海生活便利,每時每刻都會有新的變化,讓他也感覺像在家一樣的自在。
  憧憬未來的婚禮,愛德華說,我是加拿大人,婚禮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,我當然會在上海和加拿大都各辦一場。
  帕米拉:上海速度難以想象
  27歲,加拿大人,來上海兩個月
  帕米拉來自加拿大的多倫多地區,她來上海,是因為之前在韓國教學兩年,她想邊教學、邊走遍亞洲,聽很多朋友提起過上海,她也想體驗一下中國文化,於是就來了。
  在帕米拉眼中,上海的發展速度快得難以想象,有些朋友眼中的上海才是一年前的風景,今天在帕米拉眼裡卻已經變了樣。帕米拉現在住在長寧區,眼看著一條馬路沒多長時間就建成通車了。
  在博世凱長寧學區同事陪同下,帕米拉去了上海很多地方,也體驗了傳統上海人的家。她印象深刻的是,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其實差異挺大,比如來自北方的同事喜歡麵食,但南方同事只吃米飯,“而我吃色拉,哈哈。”
  帕米拉也願意嘗試麵食、米飯,記得有次吃到一盤菜,豬肉、雞肉加上各種調料特別美味,可惜她記不起名字。
  博世凱的上海同事對帕米拉也很好,經常帶她出去熟悉上海,帕米拉坦言,來上海一開始6個星期並不適應,但過了6個星期就完全適應這裡的工作、生活節奏了,她現在甚至還想去博世凱青浦學區教學呢,因為那裡或許更有傳統上海味道。
  江南民俗,外教最愛
  為了讓外教們更好地融入上海,博世凱最近組織了部分外教來到全國百佳茶館——雅趣茶道·中和堂茶館,喝江南綠茶,聽評彈說唱。那帶有上海和江南特色的民俗風味和悠揚委婉的彈唱曲調,贏得這些老外新上海人連連拍手稱贊。
  活動中,外教們頗有興緻地向評彈藝人請教演奏方法和唱腔,還開心地合影留念。中和堂茶館館主、高級茶藝師沈彥均親自為外教們傳授茶道,外教們對中國茶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。著名書畫家高林現場表演書畫,並將書寫好的作品“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”、“博世和諧,新上海人”等書法作品贈給博世凱的新上海人。
  博世凱進修學院有100多位來自美國、加拿大、英國等國的全職外教,為了讓他們更好地融入上海,學院每年數次組織外教深入上海著名景點、村鎮、老街及有特色的文化場所,觀賞學習上海民俗民風,並把採風來的信息融匯於英語教學中。博世凱的新上海人還在各民俗節日里學會了包粽子、講上海話、剪紙和畫民俗畫等。他們參加過新場古鎮婚禮,跟著金山農民畫高手學畫,在青浦趙屯採草莓,到朱家角水鄉悠游。
  快速融入,把家安在上海
  博世凱的外教們在上海工作、生活年數長的已有11年,短的才幾個月,但是通過學院方面的精心安排,都能很快地融入上海,愛上上海,享受英語教學來的快樂。
  博世凱進修學院副院長袁宙說,我們的100多位外教是通過全球招聘而來,外教初來上海,肯定會有不適應,我們考慮到這一因素,安排了上海協調員,每一個外教都有一個協調員負責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事宜。外教一到上海,博世凱的司機和協調員都會去接機,一路負責把他們安頓好,根據他們的工作地點,安排好體檢、住宿等。正式進入工作狀態前,還有兩周時間的集中培訓,培訓內容包括教學工作流程、上海環境、生活習俗、出入境事務等等。一個外教初來上海的方方面面都要為他想周到,讓他們儘快消除陌生感,進入狀態。
  所以外教們在博世凱都能很快適應、喜歡上海,進而成為了一個金髮碧眼的新上海人。博世凱有一對來自加拿大的表姐妹外教,帶著愛心,經常去虹口區惠馨福利院,看望、照顧、資助智障兒童和孤兒,從加拿大探親回來,還帶了很多物品到福利院送給孩子們,這些物品都是她倆找加拿大的親戚朋友募捐得來的。來自加拿大的外教曼蒂,在博世凱學院任教11年,教學出色深受學生喜愛。曼蒂極富愛心,是一個流浪動物保護協會的常年會員。她不僅自己收養了多只流浪貓狗,還每周去該協會做義工。在博世凱組織的為白血病兒童捐助活動中,她帶頭踴躍捐款。
  袁宙介紹說,已經有多位博世凱外教在上海結婚了,他們真正把家安在了上海。簽約博世凱已經11年的布萊特,工作勤懇、教學認真風趣,深受學生和家長們的喜愛,也贏得了中國姑娘的心。現在布萊特和太太女兒幸福地安家在滬,他說,我對上海已經完全沒有了陌生感,我要以自己的專業,多和自己的學生和中國教師交流。布萊特出色的英語教學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和贊譽,被評為優秀教師。博世凱還為來自英國的艾瑪和羅納德舉辦過傳統的中式婚禮。  (原標題:看外教如何學做新上海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n15dniz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